商务合作联系QQ:3158521867 或加微信号:jujiao01
职业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对于职业教育体系中居于引领地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科研有助于真正做强职业教育,实现我国学术型高等教育与职业型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同时,科研的实施也是高职院校提升综合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特色品牌的必由路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成效,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发展。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揭示,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水平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主要包括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一般项目所占比重最高,而一般项目中又分为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自筹基金项目(以下分别简称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以及6类专项任务项目。基于各类项目的申报资格以及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本论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一般项目(含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新疆项目、西藏项目)。
自2009年开始,,改变以往只接受本科院校申报的情况,高职院校获得申报资格,本论文在统计时间范围上即始于这一年份,数据包括2017年7月最新公布的立项结果,。
立项的总体与类型情况
2009~2017年,,共立项30415项,立项率为13.0%。普通本科院校立项29950项,占立项总数的98.5%,高职院校立项465项,仅占1.5%。表1数据显示,九年中,我国高职院校在其中六年的立项数均为50项左右。全国1359所高职(专科)院校,每年能获得这一类型项目立项的院校非常有限。
表1:
(数据来源: [EB/OL]. https://www.sinoss.net,下同)
从立项类别看,在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及自筹项目这三类项目中:青年项目达18269项,占总数的60.1%;规划项目12058项,占39.6%;自筹项目仅88项,占0.3%。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累计立项的465个项目中:青年项目为247项,占总数的53.2%;规划项目215项,占46.2%;自筹项目3项,占0.6%。
高职院校各类项目所占比重与总体立项情况基本一致,青年项目数要明显高于规划项目数,这表明,。
立项的院校与区域分布
高职院校立项的465个项目分布于213所院校,其中累计立项数4项及以上的院校有29所,共立项204项,占全部立项总数的43.9%。立项数10项及以上的院校有5所,依次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从立项数较多的院校所属区域来看,29所院校以东部地区为主。在省份分布上,浙江占据了11所,江苏7所,广东5所,新疆3所,上海、安徽和甘肃各1所。由于西部及边疆项目、新疆项目的设立,给新疆地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机会,对2017年立项数据分析发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别获得3个项目的立项。
表2:
获得立项的高职院校遍及30个省市,但分布很不均衡。其中立项10项及以上的有9个省市,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新疆、安徽、湖南、广西、湖北、重庆。立项50项及以上的有3个省市,分别为:浙江省128项,占总数的27.5%;广东省73项,占15.7%;江苏省68项,占14.6%。
从大的区域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的立项优势较为明显,长三角地区共立项205项,占立项总数的44%;在立项院校的区域分布上,排名居于前列的12所院校中,有10所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累计立项327项,占总数的70.3%;西部地区75项,多于中部地区累计63项的立项数。东部地区所获立项数遥遥领先,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水平师资引进和培养的支持,进而对高职院校获得立项带来的正向影响;西部地区累计立项数超过中部地区,这体现了政策的倾斜支持带来的积极促进作用。
立项的学科专业分布
高职院校立项的465个项目涉及23个学科专业,其中立项数在10以上的学科专业有10个。教育学排在首位,立项135项,占立项总数的29.0%;其次是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累计56项,占12.0%。
上述两个学科专业的立项数超过了立项总数的四成。立项数在20以上的学科专业还有:、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语言学、中国文学等,。
由于历年立项数在不同学科间的分布差异较大,我们选取高职院校立项排名前三位的学科进行其与该学科立项总数的比较。九年中,教育学科累计立项2721项,其中高职院校获得135项,占立项总数的5.0%,相对于其他学科占比最高;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学科立项1343项,其中高职院校为41项,占比为3.1%;交叉学科立项3538项,高职院校为56项,占比1.6%。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即便是占比最高的教育学科,高职院校立项占比也仅为总立项数的二十分之一。这些数据表明,在所有学科中,高职院校获得立项都有很大的难度。
青年教师成为高职院校获得项目的重要力量
,青年项目占到了总数的53.1%,说明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的立项中已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高职院校推动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力量。这支力量的诞生与成长,与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引进人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密切。
对各高职院校,尤其是东部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骨干高职院校近年的师资引进条件分析发现,大部分院校对于新进青年教师的学位要求已提高到博士层次,各校同时也非常注重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工作。
例如:浙江金融学院成立教师培训学院,重点培养青年新进教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英才集聚”计划,引进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已成为计划的重要内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博士培养计划,引导博士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
教育学科成为高职院校获得项目的第一领域
高职院校立项项目中,教育学科立项达到135项,占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对教育学科立项项目名称进一步分析发现,有41项涉及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如高职院校治理、内涵建设、办学模式等。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12项,包括教师团队建设、教师激励政策、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等。关于学生培养有32项,涉及高技能学生培养、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创新型人才、顶岗实习等。
高职院校教育学科立项的迅速发展,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科研的大力关注。在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职业教育国家制度、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国内许多高职院校近年大力加强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积极引进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具有较为扎实研究功底的博士,同时通过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使其教育研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历练提升。
三是从申报与研究主体来看,对于当前职教研究领域重大并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由具备相应研究条件和能力,且更能深刻理解问题实质的高职院校来承担,更有助于提出可操作性的咨询与解决方案。
科研平台成为高职院校获得项目的有力支撑
科研平台通过集聚研究力量、组建研究团队、形成研究方向,对于院校持续获取科研项目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许多高职院校通过科研平台的搭建,在获得教育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项目上收到了明显成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标杆,目前已建立各级科研平台29个,设有12个协同创新分中心,同时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各级平台的建立,保障了其能在艺术学、管理学、教育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中均有立项,其中依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成立全国高职院校中的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该校累计立项的17个项目中,有7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
、宁波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该校获得的11个项目中有9项和高职教育战略发展及师资建设等相关,并直接来自高教研究所这一科研组织平台。
政策支持成为高职院校获得项目的推动因素
2009年,,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在一般项目中增设了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2010年,在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之外,又增设了新疆项目、西藏项目。九年来,高职院校的全部立项项目中,西部及边疆项目、新疆项目、西藏项目共计37项,其中新疆地区高职院校立项18项,占据了西部及边疆地区立项的半壁江山,其中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仅2017年就各获得立项3项。
政策对于西部和边疆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直接推动了上述区域部分高职(专科)院校立项数处在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同时也大大带动了这些院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的提升。
高职院校立项数量占总体立项数的比例偏低
数据统计表明,,高职院校的立项数仅占总数的1.5%。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有1237所,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根据校均规模和生师比的相关数据推算出,目前本科院校教师数约为107万,而高职高专为50.7万人,后者的教师数接近前者的一半。
通过与本科院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相对薄弱且急需得到机会提升和培育的现状,高职院校立项数量占总体立项数的比例急需通过政策的引导得到相应提升。
高职院校在各学科的立项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高职院校立项的465个项目分布于213所高职院校,仅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5.7%,,表明在现有立项标准下,高职院校在获取项目的竞争能力上仍处于薄弱地位。
即便是高职院校立项数最多的教育学科、交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其占相应学科的立项比例仍分别只有5%、1.6%、3.1%,所占比例均处于个位数水平,在其他学科,高职院校的占比差距更大。由上可见,作为整体层面的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各学科上,其立项的竞争能力仍需得到大幅提升。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及行业产业的咨询研究不足
“跨界”是高职院校运行的最本质特征,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区域紧密联系,部分行业性高职院校更是与本行业企业有着天生姻缘。
应用性科研、立地式科研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研究、生产技术的服务研究、科学技术咨询、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研究,这应成为高职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地方高职院校对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行业高职院校对于行业发展问题的探索,相关主题并没有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社科研究立项项目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设立高职院校专项,增加高职院校获得立项的机会
“政策是国家实现职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量。” 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依赖于国家政策的相应支持。建议仿照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新疆项目、西藏项目等的政策设立规定,,增加高职院校的立项数量,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水平搭建载体平台。
2014年开始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种类型,其取得的良好成效为实施高职院校专项提供了很好借鉴。设立高职院校专项,既能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问题的深入探索,也能调动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另外,,鼓励高职院校自主筹资进行科研活动,推进高职院校在有价值领域的深入研究。此外,,要在继续支持西部及边疆地区高职院校的同时,在推动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上采取相应举措。
建立协同研究平台,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竞争能力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科研的不同在于“类别方向”,而非“水平高低”。有学者指出,基于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院校实际,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基于实践的校本研究以及基于生产一线实际的应用技术开发服务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一科研定位,通过搭建协同研究平台,积极培育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类别优势。
一是要建立协同的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组织,通过与教育研究机构或其人员的合作,建立专业性的教育教学研究平台,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开展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激发并养成教师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转化。
二是要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决策咨询平台。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理工大学,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和出版社共同建立的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依托这一协同创新研究平台,集聚校内外力量,开展政府及行业决策咨询研究,主持完成市政府“数字出版”专项规划、“上海市民阅读”专项决策咨询,以及多项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主持文教结合精品出版工程,撰写学科行业领域系列前沿专著;同时联合行业企业,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指数等。。
立足行业和区域选题,发挥高职研究咨政和服务功能
高职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型高等教育相比,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的运行机制上,高职教育更多地实现了官、校、企、行(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四方联动;而在高职教育的功能界面上,则力图实现产、学、创、用(生产、教学、创新研发、应用服务)几方面的有机贯通和立体化推进。
高职院校多为地方性高校,其“地方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进行科研定位时,应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抓手,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
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立足于行业和区域选题,结合院校自身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发挥高职院校科研的资政服务功能,才能使高职院校获得更多的人文社科立项机会。
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以解决所在区域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从地方实际和行业发展需要入手制定科研方向,使科研活动来源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收益于地方,并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使之转化为政府政策和现实生产力,保障和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的持续提升。
本文作者:罗尧成1,2 刘 桐1
作者单位:1上海理工大学;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校科技》2018年第1-2期,此处略有删节)
戳图查看课程详情
◆ ◆ ◆ ◆ ◆
点击标签了解课程详情▽
教学成果申报 | 信息化大赛解析 | 智能制造 |
双高建设 | 校园安全 | 新工科建设 |
实验室信息化 | 学术格子 | 精品在线课 |
每日奉上职教新鲜事儿
ID:zjteachers
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