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水产气象联盟

分享—《案例研究方法》随堂笔记

西安在职读研 2022-07-31 19:28:15

《案例研究方法》随堂笔记

笔记 | 张萌蒙

什么是论文

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论证的文章:问题、论证

问题导向、主要功能是解释(描述问题+解释问题)

提出假说---证据---不同地点选取样本(抽样的充分性、科学抽样、案例证明的方法)---对比得出结论---证明假说

实证研究方法-学科优选

篇幅上:不要去用大篇幅去写如何解决问题。论文就是论证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证的结论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根据结论提出建议即可

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政策文件

论文≠操作说明书、规划文本、实施方案

论文≠教科书、散文小说

案例证明:正例 +反例

学位论文的结构

常用结构:导论、文件综述、理论框架、核心章节1-2(几个视角就是几个章节、几个原因就是几个视角)、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各章节、各部分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洋八股的重要性。

撰写论文的过程

开题:比论文更重要  建议:开题就奔着正文去撰写

正文:导论+文献综述(+理论框架)开题

开题、导论部分


1.研究背景-关键是提成问题

2.研究意义-不要重复研究背景、应说明研究该问题的好处

3.概念界定-不要造新词,也不要界定大众过于熟悉的概念

4.研究目标-目标是问题的反面

5.研究内容—内容要承接目标

6.研究方法—呈现内容的途径,即用什么方法将上述目标实现

7.方法的依托材料

8.实施计划(开题和导论的唯一区别)

论文开头写什么


题目/论文标题!

       ● 20个字以内

       ● 核心概念及其关系

       ● 研究对象与基本方法

1. 选题的重要性

问题的形成,比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

问题表述的好,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一般

★ 问题从何而来?

--来自于自身工作:工作中的额困惑,问题

--来自于文献阅读:疑问、启发

--来自于课堂教学、讲座和报告

--来自于媒体报道

--来自于兴趣

总的来说:熟悉、方便获取资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家选择的往往是一个领域,而不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

 lssue和problem的关系

--问题是感觉到的难点、困惑、谜团、悖论:是(感觉到的是或的确是)什么与可能是什么之间的差别。

已知的或认识的实物与需要知道或希望认识的实物之间的差异

--现实vs现实;现实vs理论;理论vs理论

根据认识事物的过程,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研究性问题→理论基础(逻辑基础)

--决策性问题解决思路

--行动性问题执行步骤

2.思路:why—what—how               

             核心在why

可研究的问题

--非常具体的问题or由一组非常具体的小问题构成

--可以直接给出具体的研究目标

--可以提炼主要的变量,这些变量是可衡量的

3.问题的形成

   研究背景最关键是把研究问题提出来,而不是简单的背景知识的介绍。(研究的事件的后果,负面意义)

--如何把问题提好→把故事讲好

Ø 对立的理论观点、宏观数据、微观案例

Ø 让人相信这个问题的存在(有力证据,现有数据)

Ø 让人切实感受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说出问题存在产生的负面影响。

论文的指导意义、价值、实践意义是关键

研究的意义”重点是把研究此问题的“好处强调清楚,而不是研究背景的重复。(研究事件的好处,解决了问题会带来什么正面影响)

如何提炼和构造好的问题

--因为任何问题的开始都是没有系统的。

--即使你通过上述途径已经发现了一个自认为“好的的问题,但你离正式动笔仍然有一段距离→得把问题提炼出来,并表述好。

1.  首先,你需要把自己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做不到这点就说明你对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还不清楚。

2.其次,你必须要用一句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你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有砍价=  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为什么会发生价格谈判?只用用经济学语言描述你的问题,才能检验你的问题是否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3.   原则一:必须是充分具体的,它能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进行探讨。

        --研究范围需要明确限定,变量或关键词是可操作的。

--有充分的资源可用:这些资料是可获得的。最好有限期研究基础或通过调研、购买、协商可获取。

--有明确的理论或方法制成:这些理论或方法是研究者掌握的,或经过在允许时间范围内努力可以掌握的。

     原则二必须是客观的(中性的)而不是主观(辩护性的)词汇来描述问题,避免价值判断。

--克制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即便有,也不能表达在问题上,避免给人以“先入为主的感觉。

--不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不幸的,遗憾的……)

--尽量少用表示程度的词(太多的,极其……),即便用也要使用在两者对比、或者直接把程度用数字表示出来(高出10% 

     原则三:必须进行明确界定,易于理解,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词汇和表述。

---一个问题描述的质量不在于这个科研究问题的大小,而在于问题陈述的清洗程度。

--虽然,鼓励小题大做”;但大问题只要界定和表述清楚,比表述不清的“小问题更值得做。

     原则四:必须要从直觉层次(感性)上升到逻辑层次(理性)

--如果对问题的描述没有在逻辑上提升到使其他人也能够领会的程度,说明问题没有提炼好

--主问题可分为若干子问题,但子问题之间必须要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不能从感性到感性。

     原则五:必须把问题的解释扩展到能证明目标的合理性。

--问题表述要基本看的出来如何解释该问题。

--对问题的解释最重要能够导向问题解决途径(方法)上→侧面证明所提的研究目标的合理。

--问题的标书内容,最终可以提现到目标上

4.有效陈述问题的五个原则:

客观性原则、具体性原则、明确性原则、逻辑性原则、解释性原则

5.提出问题是的数据使用

理解和描述问题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感性认识、理论知识、数据资料。

--感性认识→阅历:理论知识→积累

--数据资料→短期可得、易于理解、权威性证据性很强

年鉴数据、部门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新闻报道、可以被人大多数人共享的案例故事。

6.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研究问题的转化。

注意点:

--目标的描述应根据问题,尽量一一对应。

--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是总目标的部分实现。

--避免目标与方法相混淆。“建立一个……模型或框架”不是目标,而是方法或途径,应“通过建立……,厘清……”

写论文不可忽视的事:结论

关于结论常常被忽视的表现:

开题时当然不知道结论!

→可是常常到最后都没有结论。

我说的事/主题很重要,所以政府、社会应该重视!

屁话,这是结论么?

政策建议代替结论!

→“怎么办”不是论文的主要任务

结论应该在开题的时候,预期判断。

假说(预期结论)---证明结论

自我小结:论文的目的是证明假说的正确性或者可能性,如果通过论证不能证明假说,那么论述就没有意义。论文就不具备价值性。

所以,开题应该提出预期结论。通过验证,得出结论,就达到论文写作的目的。

7.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为实现目标而所需要验证的具体细节

--明确关键变量

--关键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关系的确认能够解释什么回应目标

--分内容与子目标尽量一一对应

--建议一个分内容做成一个章节

写论文过分被重视的事情研究方法

两个误区:

-把方法或理论当研究内容最后沦落为抄教科书

-把方法说的过于宽泛杀鸡用牛刀,结果刀都找不到

8.研究方法

● 规范研究方法vs实证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方法:论证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方法

● 论证分析方法:

                --案例方法vs计量方法

--质性分析方法vs量化分析方法

资料收集方法

--一手资料:抽样调查、访谈

--二收资料:资料查阅、分类、汇总、录入

一般不要写文献研究方法

9.资料来源

开题中午表要说明所用资料将如何获取

--一手:调查文件或访谈提纲,调查地点和对象

--二手:去哪里获得,如何整理

--明确要获得多少资料:样本量、年代范围等

文 |张萌蒙

编辑 | 周粉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