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LIS期刊的特色、论文写作与投稿
2018年3月27日晚七时,文渊楼318教室再次迎来了一张熟悉的“老面孔”——气宇轩昂的刘宇老师。上个学期刘宇老师为本科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专题讲座,让同学们茅塞顿开、受益颇多,却意犹未尽,于是本学期刘老师再次精心筹备,带来了一场升级版的主题为《LIS期刊的特色、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学术饕餮,旨在向档案与信息管理系的研究生学子们分享自己的学术方法、经验以及提供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的相关指导。
刘宇老师现为我校档案与信息管理系副教授,本科就读于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专攻图书馆学专业,后进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继续深造,获得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学科史、图书馆学学术传播与评价的研究方向上颇有造诣,学术成果丰硕,同时也兼任国内多家图情核心期刊的审稿人、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讲座伊始,刘宇老师秉持一贯的风趣幽默,笑谈学术,形象地将学术圈比作娱乐圈,指出做学术就像明星得多靠出演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以求成名一样,需要多多阅读,厚积薄发,发表的论文越多,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才能积累一点名声,占一席之地。他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就是考核研究生的核心指标,这是学术圈的生存规则。”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研究生面临的最现实的考验。
进入正题后,刘宇老师首先介绍了当前图书情报学的期刊杂志主要分为三类———CSSCI来源期刊、CSSCI扩展板期刊、非CSSCI期刊。据此,他总结出了如今图书情报学期刊的集体特点,即出版流程规范、网络投稿系统普及率高,同时他还指出了目前国内图情类的C刊数量较多,投稿渠道较广,鼓励同学们保持信心。紧接着,刘宇老师根据郑永田博士2009年写的一篇题为《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点评》的博文对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进行了一系列点评,他以自己的调研结果为依据,结合这些期刊的学术地位排序依次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各个期刊目前在国内图情领域的地位、影响力与发展潜力、文献质量、后台运作机制、偏爱的文献风格和投稿技巧等,其中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倾向于解决图书情报实践具体问题的期刊则有《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重视新兴技术的应用、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的期刊是《情报学报》;发展潜力较好的有《图书情报工作》、《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情报理论与实践》等;偏爱新颖观点的是《情报杂志》;公认实力较强的期刊是武汉大学的《图书情报知识》。刘宇老师辅之以他个人进行的期刊学术地位调查聚类、中图学报与大图学报的发文数量、作者来源数据对比等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他的评价,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谈及论文写作,刘宇老师再次重申“忽悠别人请先忽悠自己”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论文的写作就是作者与同行交流思想的笔谈,内容上要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只有受读者欢迎的论文才是真正的好论文,用高品质才能赢得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形式上也必须符合研究领域所公认的标准和规范。而论文写作的知识基础来源于广泛的阅读,特别是精读重要文献,刘宇老师指出,精读重要文献不仅要读懂,更要多角度地观察思考,注重细节,仔细地去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与运笔方法,以这些经典范文为模板进行模仿,学习他人如何开始、如何构思、如何陈述观点、如何做脚注等等。同时也要广泛涉猎,突破学科界限,从其他领域摄取概念和养分进行创新。此外,刘宇老师非常推崇做笔记,他亲自展示了他自己在阅读时所做的笔记,让在座的同学们观看后心悦诚服,感慨刘宇老师的笔记就是他自己的知识库,没有知识一点一滴的积淀哪有滴水穿石的功力的。
提及“什么是好论文?”这个问题,刘宇老师十分推崇“洋八股的结构IMRD”,由I:引言/文献评论(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M:研究涉及、R:数据分析与发现、D:讨论。四个部分构成。首先从选题上,题目要达到“准确、简洁、清楚”的基本要求,题目来源可以从文献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文献与实践的不吻合中发现问题、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兴趣来自己确定。选题技巧归纳为四字箴言:“小、新、奇、独”,即选题范围要窄,使之成为个案小的研究,选材要新颖,选择一个独特的研究线索和视角,避免平淡的比较研究,只做单独现象研究。
好的摘要能使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的内容,并决定是否值得看全文,刘宇老师以西北大学陶俊老师的论文《体裁、社会效应与学术竞争力——图书情报学科高被引论文内容结构考察》为范本,给同学们展示了真正简洁、高度概括的摘要是什么样子。引言部分是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的价值和意义之处,所以要尽量引用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和时间上较新的文献中的观点,做到不拼凑、全面客观。至于文献综述,刘宇老师指出最大的忌讳就是把文献综述做成“文献堆积”,而是要根据论述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文献进行分类,理清文献之间的脉络与联系再从各个角度系统综述。靠谱的论文结论要简要总结论文的研究结果,比较论文的结果与前人相比有哪些改进,突出创新点。据此,刘宇老师总结出了一套论文写作的心得:论文的写作是在广泛阅读、深入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模式,找到新的视角、切入点研究问题,不断模仿他人直至超越的一个过程。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虽然刘宇老师戏称自己是功利的学术者,但是从讲座中刘宇老师所做的笔记,随口推荐的作家和书目,以及论文写作技巧的积累和经验总结可以看出,没有兴趣和精力的投入,没有平时点滴的阅读和写作积累,哪有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的功力。本次讲座带来的启迪与思考值得我们执经叩问,再次感谢刘宇老师带来的这场韵味无穷的精彩讲座!
• end •
照片 | 刘中研 梁思思
攥稿 | 周倩
编辑 | 白颖
云大情报与档案
微信:YD-archives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